【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省级文明单位标兵】

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禽流感H7N9的防治工作

来源:时间:2017-07-14点击:1238次
【字体:
加强门诊监测工作
         根据我院发热门诊医生介绍,自从国内出现H7N9禽流感病例后,到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有所增加,不过这些患者多为普通感冒,并无特殊病例。
        最近几天前来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比以往有所增加,大概每天有八九人,发热的病人比上个月有所增加,这可能与这两天天气变化有关系,还有就是由于宣传力度的加大,大家对H7N9禽流感病例有了警惕,所以出现了发热症状会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经过诊断,这些发热患者多为普通流感,并无特殊病例。
        发热病人首先要到预检分诊台,医生会询问流行病史,例如有无接触过类似症状的病人;有无到外地出差旅游探亲,有无乘坐火车飞机等;有无接触过禽类等。有流行病史、发烧在38度以上,并伴随着上呼吸道感染,就要通过专门的通道分诊到发热门诊,到了发热门诊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血常规等检查,初步判断病原体。如果病人神志清醒,症状较轻,医生会提醒患者注意个人防护,建议家庭隔离。
        据了解,在无疫情发生期间,我院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使用备用的人力、物质资源。一旦需要,应确保在最短时间内腾空病房并保证设备、人员及时到位。
        同时,我院根据疫情的发展情况,结合医疗卫生资源实际,完善发热门诊的设置,发热门诊要按消毒隔离要求、规范化建设。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设立相应的隔离留观病室。
        此外,对收治的可疑病人,必须由医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专家组和本辖区人感染H7N9禽流感专家组进行会诊,排除后可根据病情需要和病人要求转诊到相关医院救治。各地还应落实数量足够的符合隔离条件的“120”专用救护车,负责接诊、转送可疑的有传染性的发热病人。一旦疫情发生,应有专用车辆分别运送不同种类病人。
        开展H7N9禽流感防治的知识讲座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截至2013年4月8日,全国共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21例,其中死亡6人,病例分布于上海(10例,死亡4例)、江苏(6例)、安徽(2例)、浙江(3例,死亡2例)。上海有一例已快康复,报告的21例确诊病例间未发现流行病学联系,所有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无一人发病。
        病原学
        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禽甲型流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此次报道的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该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
        抵抗力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目前尚不明确,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推测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二)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三)易感人群 :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人类对H7N9禽流感病毒易感。现有确诊病例以成人为主。
        (四)高危人群 :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
        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
        临床表现
        (一) 一般表现
        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
        2.血生化检查:多有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肌红蛋白可升高。
        3.病原学检测,(1)核酸检测:对患者呼吸道标本检测到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2)病毒分离: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H7N9禽流感病毒。
        (三)胸部影像学检查 发生肺炎的患者肺内出现片状影像。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呈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像,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发生ARDS时,病变分布广泛。
        (四)预后
        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预后差。影响预后的因素可能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合并症等。
        诊断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周内与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接触史。
        2.诊断标准 ,(1)疑似病例:符合临床症状及血常规、生化及胸部影像学特征,甲型流感病毒通用引物阳性并排除了季节性流感和H5N1禽流感,可以有流行病学接触史。(2)确诊病例:符合疑似病例诊断标准,并且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重症病例:肺炎合并呼吸功能衰竭或其他器官功能衰竭者为重症病例。
        现阶段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
        (一)早期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二)规范病例发现、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密切接触者管理等疫情处置工作。
        (三)指导各地开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
        病例的发现、报告
        发热(腋下体温≥38℃);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肺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它传染病”,并在备注栏中注明“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病例”。
        流行病学调查
        县级CDC在接到疫情报告后2小时内,负责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采取预防、控制措施,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局和上级CDC报告。
        市级及以上CDC:受邀请或同级卫生局的派遣赴现场指导疫情调查处置。流调组人员:流行病学、实验室、临床医生和消毒人员。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病例基本情况、发病经过和就诊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转归情况、病例家庭及家居环境情况、个人暴露史、密切接触者情况等。
        调查内容
        (一)临床资料:通过查阅病历及化验记录、询问诊治医生等方法,详细了解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进展及转归等情况。
        (二)病例家庭及家居环境情况:通过询问及现场调查了解病例家庭人员情况,家庭居住位置,家居环境,家禽、家畜饲养情况,病死家禽、家畜情况。
        (三)病例发病前活动范围及暴露史。
        1.发病前7天内与禽畜接触及防护情况:饲养、贩卖、屠宰、捕杀、加工、处理禽畜,直接接触禽畜类及其排泄物、分泌物等,尤其是与病死禽畜的上述接触情况及防护情况。
        2.发病前7天内与疑似或确诊的H7N9禽流感病例接触情况:接触时间、方式、频率、地点、接触时采取防护措施情况等。
        3.发病前7天内,有无接触其他不明原因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情况等。
        4.若病例无上述三项接触史,重点调查其发病前7天内的活动情况,以了解其可能的环境暴露情况,如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或曾出现病、死禽畜的地区旅行,是否到过农贸市场及动物养殖场所等。
        (四)病例发病后的活动范围及密切接触者。确定病例发病后的详细活动范围,追踪密切接触者。
        流调资料分析与上报
        及时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并及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完成调查后及时将原始调查表的复印件或电子扫描件及时报省CDC,由省级疾控中心在1周内上报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健康教育
        积极开展舆情监测,针对公众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对该疾病认识的进展,积极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和风险沟通,指导公众建立正确的风险认识,促进公众形成正确的疾病预防行为。
        尤其要加强禽畜养殖场、散养户、屠宰场、批发及交易市场等的禽畜饲养、捕捉、屠宰、储藏、运输、交易和经营人员以及宠物禽畜养殖人员的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