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省级文明单位标兵】

〖微创技术〗“穿针引线”寻找“中心地带”—市医院成功为安装心脏起搏器的高龄患者置入PICC导管

来源:时间:2020-07-25点击:814次
【字体:
      7月20号,受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中心医院内科邀请,我院西院区外科/肿瘤外科PICC护理团队成功为其86岁带有心脏起搏器的高龄患者完成了PICC置管术。 
      患者系高龄贲门癌,且伴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经受病痛折磨,营养状况差,长期的输液治疗造成了外周血管极差,肉眼根本看不到也触及不到血管,且戴有心脏起搏器,这类患者是可以行PICC导管穿刺的,但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风险大,穿刺要避开起搏器植入的部位及电极导线放置的位置,以免导管与导线缠绕,需要操作者谨慎细致地进行操作。
      
护士长杨珂介绍,“患者B超显示静脉直径约0.5cm,这样的血管即使穿刺成功,也很难维护,因为血管管径太小,长时间摩擦一定会出现静脉炎和血栓”。
      
      经我院PICC团队充分评估讨论后,与患者家属进行了沟通和谈话,制定出了风险预防应急预案,决定行超声引导下塞丁格置管,在左上肢肱静脉置入PICC导管。但因肱静脉伴行的是肱动脉,稍有差池就会损伤肱动脉,最终选择了稍微粗一点的肱静脉,直径大约1cm 左右,穿刺过程顺利,导管定位准确。

      我院西院区外科/肿瘤外科PICC护理团队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从“盲穿”到“超声引导下塞丁格穿刺”,已逐步走向成熟。目前已成功开展PICC置管400余例,此项技术的开展填补了我市在临床外周静脉穿刺PICC置管技术领域的空白,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为陇南及周边区域的患者提供更专业、有效的“一针化”服务。

超声引导PICC穿刺

      其可直观的显示血管解剖结构,具有实时引导,全程可见的特点,打破了常规穿刺方法创伤大,血管穿刺条件受限制,穿刺成功率低的弊端,更大程度上发挥了创伤小、穿刺时间短、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的优势。该技术不仅能减轻穿刺为患者带来的痛苦,而且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输液途径。同时为长期化疗、输液,输血以及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提供了方便,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患者的外周静脉。
PICC置管后居家护理您需要知道

      1.可以淋浴,但尽量避免盆浴、泡澡。淋浴前用塑料保鲜膜在肘弯处缠绕两至三圈,并用胶布贴紧,防止淋浴时贴膜下进水。

      2.可以进行适当活动,如做家务、洗澡、慢跑等,但应当避免使用该侧手臂进行剧烈活动,如提重物、引体向上等,并避免游泳等会浸泡到无菌区的活动。

       3.治疗间歇期每7天对PICC导管进行冲洗、换贴膜、换接头等维护,携带末端开口式PICC患者需每日冲管,注意不要遗忘。

      4.出院后,如不能回置管医院进行维护、治疗,请于当地正规医院指定专业护士为您维护、治疗。

      5.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要擅自撕下贴膜。贴膜有卷曲、松动、贴膜下有汗液时,及时请护士遵照标准程序更换。

      6.注意观察针眼周围有无发红、疼痛、肿胀、有无渗出,如有异常及时联系医生或护士。

      7.家长应叮嘱儿童患者不要玩弄导管的体外部分,以免损伤导管或者把导管拉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