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省级文明单位标兵】

虽然不是一线,这里也是战场|市医院抗击疫情防控一线的幕后英雄

来源:时间:2020-02-11点击:576次
【字体:
      最近,想要走进市医院除了西门、南门外又额外多了一道“门”——体温检测点。院区门口你会看见这样的场景,几名眼戴护目镜、身穿隔离服“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和背着消毒箱的安保人员“镇守”大门。
      每天体温检测点至少保证3名安保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及时为进入医院的所有人员做好体温检测、对车辆进行消毒。这是市医院开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一个缩影。
      2月的武都,寒风依然凛冽。早晨六点半,天未亮,石社林已经来到西门体温检测点,开始新一天的奋斗。作为市医院保卫科的一员,他距离上次结束工作是6小时之前。
      1月25日,正月初一,院党委召开党委扩大会落实省市新冠肺炎联防联控工作会议精神后,保卫科全体工作人员坚守一线,严格落实防疫隔离政策;1月29日,保卫科的同事们搭建体温检测点帐篷、搬运物资,直至晚上十点多,连夜完成了改造。
      “保卫科平均年龄45岁,每人每天站岗12小时,在这12小时里,吃饭、歇脚、自我放松的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作为医院后勤保障服务的重要环节,我们不能上前线,但会为医护人员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服务,尽一份力。”正在说话的人是市医院保卫科科长兼车队队长的王春林。
      自疫情发生以来,保卫科及车队全体职工放弃春节休假,踊跃报名参加执勤工作。王涛原本是保卫科监控室值班员,但他主动要求调整到防控关口执勤,他说,院门执勤工作很辛苦,而且人员流动量大,感染的风险大,我相对年轻,抵抗力强点,有责任和义务到第一线去。
      “哪里需要,我们就到哪里”,这是保卫科所有人的决心和写照。24小时坚守岗位,杜绝疫情传播风险,搭帐篷、规划进出医院通道,积极配合急诊、门诊进行体测分检,不漏一人,对进入院区的外来车辆实施了严格检查,同时加强院区的巡逻,保障医院的正常秩序…… 王春林和保卫科同事们共同为我们构筑起一道最安全的城墙。
      除了保卫科,车队也是疫情阻击战中的“主力军”。保卫科主要在疫情期间担任维护秩序的工作,而车队负责院前急救、发热病人接送以及往留观收治点转运,与病人“零距离”接触,疫情期间车队都是保证100%的效率,夙夜在公,随叫随到。
      除夕夜,难以预料的新冠肺炎疫情逐渐扩大,王春林接到紧急电话,医院专家要紧急奔赴礼县会诊一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这是属于生命的接力,是车队的星夜疾驰。这样紧急的时刻在王春林工作的20多年里,几乎发生在每一天。“‘与生命赛跑’这句话对我们来说,最贴切不过。”王队说,自2011年当上车队队长以来,他的手机就没有关机过,24小时保证手机电量充足,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基本担当。
      “现在最操心的是每次出车,由于接触人员多,流动量大,所以现在都要求驾驶员必须佩戴口罩,配备消毒液和喷撒工具,出车前、后要对车辆消毒,加强自我保护确保车辆卫生安全和人身安全。”不善言辞的王队,内心牵挂着每一个人。由于疫情期间安保人员回不了家,今年的的元宵节,王春林就和凌晨十二点多仍然坚守在体温检测点值班的同事们一起过的。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无数人放弃了休假奔赴抗疫一线,更有无数人坚定地守护在我们身边,为防止疫情继续蔓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永远通畅的手机,24小时随叫随到,多少昼与夜共站一班岗、温暖一片心、护好“一院人”,一切的背后,是初心的见证。他们从来没想过被铭记,但他们不该被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