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省级文明单位标兵】

『特殊病例』我院泌尿外科顺利完成一例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

来源:时间:2019-11-02点击:1775次
【字体:
      近日,我院泌尿外科成功完成一例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肿瘤27×11×14cm,重达 3300g,创我院历史上切除实体性肿瘤之最。
      患者女性,54岁,因“左侧腰背部疼痛不适半年余”就诊于我院泌尿外科。门诊行相关检查,初步诊断为左侧腹膜后肿瘤,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化验检查,明确诊断为“左侧腹膜后肿瘤”,肿瘤直径27×11×14cm,上达膈顶,下至髂前上棘。考虑到患者肿瘤巨大,副院长李朝明立即组织全科医生讨论患者病情及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及术中风险,并制定了详尽的治疗方案。最终于10月23日为患者在全麻下实施左侧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左侧腹膜后巨大肿瘤与左肾关系密切,左肾中上极被肿瘤破坏,仅可见左肾下级,左肾无保留价值,决定行左肾切除术,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出血800ml,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恢复良好。
      腹膜后肿瘤早期症状隐匿,常在生长至较大时出现症状被发现,但此时肿瘤常累及大血管、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重要脏器,手术切除难度极大。此例高难度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的成功,不仅突破了我院腹部实体瘤切除的历史纪录,也标志着我院在腹膜后肿瘤治疗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及提升,达到市内先进水平。

相关链接
      腹膜后肿瘤主要包括原发于腹膜后潜在腔隙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以及由其他部位转移来的继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上常说的腹膜后肿瘤通常情况下仅指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其多数属于软组织肿瘤,占后者的15%。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上较为少见,占恶性肿瘤不及1%。腹膜后肿瘤中恶性肿瘤占80%,最常见为间叶组织来源的肉瘤,占42%。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SEER数据库的统计资料计算,我国每年腹膜后肉瘤新发病例应在10000人左右。
      
腹膜后肿瘤主要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肌肉、筋膜,血管、神经、淋巴组织等,并不包括原在腹膜后间隙的各器官(肾、胰、肾上腺及输尿管等)的肿瘤。
      
病因不清。腹膜后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恶性肿瘤约占60-80%,常见者有脂肪肉瘤,纤维肉瘤,神经纤维肉瘤及恶性淋巴瘤等;良性肿瘤中以纤维瘤,畸胎瘤等为常见。一般而言,腹膜后肿瘤,囊性者常为良性,实质性者多为恶性。
      
1.腹部肿块:腹膜后肿瘤部位深,早期多无症状,当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压迫脏器及胀痛时始被发现腹部包块。良性者增长缓慢、恶性者发展迅速,肿块多偏一侧。
      
2.压迫症状:胃肠道受压时,可有恶心呕吐及饱胀感;直肠受压时可有大便次数增多及肛门部胀感,甚至大便变形及排便困难;泌尿系受压常见症状为:如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或血尿,输尿管受压可致肾盂积水,血管受压则下肢水肿。
      
3.疼痛:腹膜后肿瘤出现疼痛是由于包膜张力增大或压迫侵犯刺激神经表现为腰背痛,会阴部痛或下肢痛。
      
4.全身症状:出现消瘦、乏力、食饮减退,甚至出现恶病质。少数有内分泌功能的肿瘤,可出现相应的症状。
      
肿块深而固定,胸膝位检查时肿块固定于后腹膜而无下垂移动感。
     B超、CT或腹膜后充气造影提示肿块位于腹膜后。
治疗方法
      
腹膜后肿瘤都应行剖腹探测术,良性肿瘤应手术切除,如与重要组织粘连,不能完整切除时,可作包膜内切除术。对能手术切除的病例,应用抗生素抗感染(第三代头孢抗菌素),加强支持治疗(包括特需药物)以促进术后恢复。
      
恶性肿瘤无远处转移者,应争取根治性切除,不能切除时,根据活检结果选择化学药物治疗或放射治疗,对症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