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省级文明单位标兵】

时间就是生命,呼救就是命令!—“2019年陇南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较大交通伤医学救援演练”纪实

来源:时间:2019-09-11点击:874次
【字体:
      “喂,120吗?将军石桥这儿有一辆大巴车被撞翻了,伤了很多人,可能还有死亡的,快点派救护车来!”
       车祸了,疑似有较大交通伤!随着一通急切的求助电话,第一辆救护车迅速呼啸而至。救护车停放到位,医生护士司机各司其职携带抢救设备迅速到达车祸现场,目测伤员三十多名。车祸现场惨烈,呼救声、哭喊声混成一片......

       这是9月6日早上9时30分,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楼前操场上急救中心医护人员进行的“2019年陇南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较大交通伤医学救援演练”中紧张的一幕。
       本次演练是青岛市急救中心徐梅、李海霞、阎锟三位专家及陇南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主任周旻、护士长周婕设计指导,副院长李进元任总指挥,青岛市急救中心医生徐梅任现场指挥的陇南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首次现场实兵拉动医学救援演练。演练分为“120接警派车及突发事件上报程序”、”突发事件现场医学救援实施”及“伤员转送到急诊科后的院内抢救”三个部分。
       党委书记李成学、院长陈洮明、副院长冯旭,我院各科室部分医护人员及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武都区中医医院医师代表到场观摩演练。
       随着副院长李进元的一声令下演练正式开始!
       第一部分向大家展示和传递了突发事件上报的流程要求。特别强调了第一辆救护车到达现场完成检伤分类后对现场伤员具体情况的准确上报以及逐级上报和反复上报的理念。
       第二部分“突发事件现场医学救援实施”是本次演练的重点。救援现场由保卫科提前拉好警戒线,按照国际惯例设置了红、黄、绿、黑四种颜色的伤情等级区域。阎锟医生用手持对讲指挥第一辆救护车首先到场承担检伤分类、处置危及生命情况及信息上报的任务,随后第二、三辆救护车依次到达现场进一步评估、救治。
       红区1号伤员为头外伤病人,昏迷伴鼾式呼吸,检伤分类的同时给予手法开放气道及置入口咽通气道,随后到达的第二辆救护车对此病人进行了球囊面罩通气及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评估,演练了一个相对完全的气道管理流程;黄区2号伤员为车祸现场有心梗病史、突发胸痛的老人,进一步评估时“阿斯发作”立即给予CPR抢救,重点演练了心梗病人现场复苏及转运后的救治流程,此操作向大家传递了动态检伤分类的理念(病人由黄区升级为红区),现场由医生、护士及司机师傅共同轮替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烈日下,三人团队紧张的CPR复苏过程计时,心肺复苏按压分数(CCF)达到68%!他们满脸的汗水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猝死抢救的艰难令在场观摩人员情不自禁发出感叹;黄区3号伤员为颈椎损伤,主要强化了颈椎保护及整体翻转搬运创伤急救理念。
       第三部分“伤员转送到急诊科后的院内抢救”演练。虽然第三部分演练不是这次的重点,但也较好地拉动了急诊科在批量伤员抢救时的快速应对能力及短时间内协调相关科室参与抢救的综合实力。
       演练结束后,副院长李进元对演练做了总结,他指出,本次演练是青岛市急救中心的三位专家统一领导、综合协调的一次实兵拉动演练。我院紧急救援中心积极训练准备,很好的锻炼了院前急救队伍现场医学救援能力,也检验了全院行政部门及临床科室的快速反应能力,为下一步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救援医学演练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据了解,演练前期急救中心全体医护人员和车队全体工作人员同心协力克服人员短缺、轮班等困难,加班加点积极投入到演练的训练和准备中,青岛帮扶专家及科室主任、护士长千方百计向外单位协调借用对讲机、模拟人、扩音器及喊话喇叭等,保障了演练效果。